一、打破常规模式,展现独特性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成的论文往往遵循较为固定的结构模式。通过调整论文结构,我们能够赋予论文独特的个性,从而与 AI 生成的内容区分开来。
通常,AI 可能按照标准的 “引言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顺序来组织内容。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常规。例如,先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结果或者一个有争议的观点作为开篇,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比如在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论文中,开篇就抛出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是否被过度夸大?” 这样的问题,然后在后续的章节中逐步展开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用户反馈、市场调研等内容的讨论,最后再回到这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结论。这种非传统的结构能够让论文在众多千篇一律的内容中脱颖而出,降低被判定为 AIGC 内容的可能性。
二、重组逻辑关系,增强原创性
调整论文结构有助于重新梳理和构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文更具原创性。
当我们改变段落和章节的顺序时,实际上是在重新审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将原本在研究方法之后的理论背景部分提前,先阐述相关理论背景知识如何引导了研究方法的选择。以一篇医学研究论文为例,先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现有理论模型,说明这些理论如何启发了我们采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如基于某种疾病的细胞信号通路理论,我们设计了针对性的药物干预实验。这样的结构调整使得论文的逻辑更加紧密和独特,避免了 AIGC 可能出现的简单逻辑堆砌,即只是机械地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而没有深入考虑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散相似内容,降低重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论文可能会因为内容集中而出现与其他文献相似度过高的问题。调整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这些相似内容,降低 AIGC 率。
假设论文中有一部分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这部分内容如果集中在一起,很容易与其他文献在表述和结构上产生雷同。我们可以将综述内容按照主题或者时间线等方式,分散到论文的不同部分。比如,在讨论技术发展历程时,将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分别融入到每个阶段的分析中,而不是单独列一个综述章节。这样,不仅使论文的阅读体验更加流畅,而且减少了内容集中导致的重复风险,让论文看起来更像是经过精心构思和组织的个人作品,而非由 AIGC 生成的模式化内容。
四、突出重点内容,引导读者关注
合理的结构调整能够突出论文的重点内容,这对于降低 AIGC 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关键部分放在显眼的位置,如将自己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放在论文开头或者每章节的开头部分进行强调,能够引导读者关注这些重点内容。同时,这也向审查者表明论文的核心价值是基于作者自身的研究和思考。例如,在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论文中,将自己提出的新算法的核心优势部分放在引言之后的第一个章节详细阐述,然后再介绍该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验验证。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论文的重点突出,与 AIGC 生成的内容那种平均分配重点或者重点不明确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调整论文结构对于降低 AIGC 率有着显著的帮助。它能够使论文在形式和逻辑上展现出独特性、原创性,分散相似内容,并突出重点,从而有效避免被误认为是 AIGC 生成的内容。